小說文案

魏劭篇:
起初,燕侯魏劭的謀士是這樣勸他娶喬女的:
「喬家三世踞於東郡,雖式微,卻樹恩深厚,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主公龍驤虎步,胸吞萬流。今喬家既求好於主公,喬家之女,主公何妨取,用之便可?」

後來,魏劭終於知道了,自己打自己的臉,疼,真特馬的疼。
 

小喬篇:嗯,男人確實都是賤骨頭。皇帝老子也一樣。
 

架空,仿東漢末年軍閥混戰背景,部分人設參歷史人物原型,或拆零散或糅雜。考據免,
謝絕扒榜。
此小喬非三國裡的小喬,只是覺得順而且好聽,所以借用了。

 

心得正文:

以東漢末情境為架空背景的《折腰》,通篇採用《三國演義》筆法來描寫亂世洪流裡的言情故事。

初初閱讀,覺得本文主要看點在於作者將演義體裁與言情小說套路融合地幾乎完美無間,男主魏劭作為漢末梟雄的形象雄豪迫人、栩栩如生;同時在戲肉上,演義跟言情的部分亦能並駕齊驅相輔相成,無有一轉愛情線作者就放任智商下線的問題,也沒有許多標榜「大氣」、擬史小說裡人物感情平板的弊病,情節緊湊流暢,讀來十分暢快。

然而到了故事後半,隨著角色課題反覆衝擊辯證,人物情感真實而立體地發展,方能體會作者在如此硬性體裁裡不著痕跡地發展軟性情感主題的苦心經營,令人在香豔旖旎的情愛描寫外,更感動於作者深埋的成熟情思、以及遊走輕重之間游刃有餘的精彩筆力。

故事描寫魏喬兩家皆為亂世軍閥,男女主魏劭與小喬父祖輩原該領兵合擊,喬家祖輩卻在最後關頭怯戰背約,未按原議出兵,導致魏家孤軍奮戰,魏劭父兄戰死、只留下十二歲的魏劭奄奄一息逃出戰場。

魏劭懷抱著殺盡天下的復仇意念,逐漸發展成北方梟雄,他屠戮了當年剿殺父祖的戰敵,也不打算放過當年背約、如今勢弱的喬家。然而喬家擁有的袞州具有重要軍事價值,在通盤謀略衡量下,魏劭暫時按捺復仇之意,任祖母作主替他迎娶喬家女為妻。

女主小喬則具有雙重秘密,她的靈魂實為穿越到架空古代的現代人,托身於喬家二房獨女小喬身上(二房當年並未參與長房與祖父背約之事);同時,小喬之身乃是背負著前世記憶重生而來,因此,小喬從十二歲起便透過漫長連綿的夢境,知曉了前世種種悲慘:

前世魏劭迎娶長房獨女大喬又將其架空,一生未有夫妻之實,魏劭功成後戮盡喬家,稱帝另立新后,大喬吞金自盡。小喬則按婚約嫁與漢室遺脈,雖一度隨著夫君南面稱帝而當上皇后,但最終被魏劭剿滅,殉夫身死。

當小喬逐漸成長,發現夢中事一一成真,除了顫慄之外更試圖改變命運,她疏遠未婚夫劉衍,發現大喬另有意中人後協助大喬私奔,最終卻陰錯陽差地導致自己代大喬嫁入魏家。

 

罪,罰,與選擇

我認為,作者設置了層層疊生的對立與陰錯陽差,最終是為了說一個關於罪與罰的故事,並在這個故事中,用「選擇」來闡釋「和解」這個概念。

從表面的情節看來,似乎是女主用愛情替換了男主的仇恨,美人計得成;但實際上,讀者看到的是主角在面臨每一個關卡時,都選擇了或多或少偏向「和解」發展的作法,最終達到了真正和解的結局,

魏劭很依戀小喬沒錯,但我覺得小喬之於魏劭不是那種「黑暗中的光」或「救贖」的屬性,小喬更像是魏劭缺失的肋骨,不能沒有,但基礎是平視的,不是仰望天上月亮的關係。若說魏劭為了贏得小喬的愛而放下父祖之仇,我覺得那是對人物性格的毀壞,因為對仇恨的執著牽涉到魏劭對父兄的責任感與負疚感,同是魏劭人格的一部份。

魏劭的改變不在於兩種價值觀一比一的交換推翻,而是自身原則逐步受外界機緣推動,緩慢改變成長。

前世的魏劭,完成了報仇,完成天下霸業,所有意志皆能遂行,既然根本不知愛的滋味,也就不存在無愛的缺憾,最多就是死前有點空虛有點累,但也是另一種完整的人生,不需要他人自作多情的憐憫或救贖。

今生的魏劭,因為棋局裡換掉的棋子(小喬)對了,有了「比起報仇好像有更不錯的選擇,要不要選這邊走走看」的機會,所以他在每一個拉鋸裡,一步步試著朝向「有小喬=有快樂」的方向走,故事末段魏劭終於踏入喬家、承認喬家為岳家,與其說是跟喬家和解,不如說是跟那個因為無能解救父兄而內疚、用仇恨囚禁自己的魏劭和解,他可以全心接納他想愛的人,不再內疚自傷。

小喬的選擇就更明顯,她有自己的恐懼與艱難,但她更清楚知道自己的角色任務與最終目的,所以總是壓抑本性、和婉處事,不管作者有沒有特意說明,她應對魏家人的所有言行都有「思量後選擇如此處事」的痕跡。

 

一對有情男女的磨合

魏劭與內心歧見的磨合,來自於現實生活與小喬次次衝突的推動。

隨著連載中漸次增加、程度也越趨嚴重的種種衝突挫磨,追文的讀者也紛紛就個別事件指責男女主根本不夠愛對方,但我自己在他們二人破裂拉鋸到某回合的時候,卻突然為他們的感情感動了。

因為如果把「魏喬血海深仇」當成一個比較極端的角色任務,那魏劭跟小喬一路走來亦就是一對情人的磨合過程:有人愛得多、有人沒跟上;有人先交心、有人頓了一下匆匆醒覺。

兩人都各自有不可放棄的立場,衝突越來越激烈巨大,次次牽涉生命中的最痛最怕,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放棄跟對方在一起這件事,不管心裡或嘴上如何烙狠話,可是實際作的每一個決定都為了「以後還要在一起」而留餘地。

魏劭在劉衍陷害喬家反魏、得知小喬防備他時各種爆怒傷痛,他也許會怒罵或冷待小喬,可是從來都沒有作危及小喬「唯一配偶」位置的事,(比如鬆懈心防接受舊情人蘇女示好、或者在外人面前批評小喬地位等),在將士殞命的盛怒下更沒有越過「傷害喬家」這條線。

小喬也許會因為各種壓力與傷痛而封閉愛情觸角(比如被誣陷動過魏劭重要私物後她就不再進魏劭書房),可是她並沒有放棄向魏劭、魏家人真心相處贖罪,沒有盤算如何離開魏劭脫離泥潭,沒有「哼從此以後你只有我人沒有我心」,連賭氣想一想都沒有。

在好幾個階段裡二人之間確實不是讀者想要看到的那種愛,可是他們都在當下的處境裡給出最大的善意。在書中,魏劭在仇恨與小喬情愛間的輾轉心境、小喬對身處情境的觀察分析都是主要看點,唯獨小喬於情愛面的心境發展是個隱筆,作者沒有寫,小喬本人怕也是在扭轉滅族之禍的沈重壓力下無暇去想,乃至於在故事末段一切衝突盡皆化解後,卻突生奄奄之感,自己也莫名不解。

但就一個腦補狂讀者從旁看來,折騰成這樣了還沒想過放手,彼此之間要有多大的吸引力啊!(大心)當這樣的兩個人經過種種努力最後終於走到了一起,怎不令人為他們感動欣慰?

 

伴侶關係的寫實之筆

在眾多爭論中尚有另外一個議題,指小喬為自衿自貴,直到魏劭返回喬家給小喬平等告白後才真正愛上對方,落入原創小說裡面只有女主的心是心的窠臼,我覺得就本書的情況不是如此。

故事末段,在經歷小喬領軍民守城大功後,隔在魏劭與小喬之間的家族舊仇可說已完全消解(以國恩抵家仇,在魏劭果決英主的人格裡,終於有了無敵金台階可以自我說服接納小喬是無愧父兄——一路以來最想原諒小喬卻又不能的人,其實就是魏劭)她與魏劭二人的感情也明朗化,未來將是一片坦途。

但在此時,小喬卻無法遏止心中闌珊厭倦,突然提出要回東郡娘家探親。這樣的轉折乍看有些突兀,對作者描寫魏劭隱約心慌也不太能體會。但在看到前述的質疑後回頭細想,突然就理解了作者的用意。

我認為小喬在平等告白之前也是愛魏劭的,她也會戀慕魏劭、也會被他牽動喜怒哀樂,正如魏劭愛上小喬後的情況。

但此時的愛還是一種對外人/外物的喜愛,就像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都是因真心喜歡、而真心付出。但那仍屬於「外界」的範疇,不是真正可以安心棲息的地方,所以付出了、得到了,卻也不免感到疲累,需要回到心靈上的歸所休息充電。等她調整好,回歸後魏劭還是會有她的愛與她的陪伴,如果魏劭不介意/沒發現這點意難平,其實也已是很和美的人生。

但剛好,魏劭追求的也不止如此,他已經整個人撩落去,他要的也是小喬的全然交心。

魏劭一路的恐慌與空洞,應是隱約察覺了他竟是小喬的「外人」,而他不知該怎麼進入小喬的內心——因為就連讀者也只看到小喬的和婉隱忍,只能從偶爾的閨房調笑中看到隻字片語的嬌俏真性,一開始就只能看到小喬特定面向的魏劭,又如何能察覺二人關係中的空洞所在?直到在喬家見到小喬種種面貌的差異對照,魏劭才得以想通關竅所在,一想通就馬上執行,因為他要的是小喬的全部。

可以說,因為有魏劭不以優勢饜足,一路堅持索要,才有最後魏劭與小喬心靈相通的相伴一生。



相知的最後金鑰

而踞弱勢的小喬,其保留不完全出於權勢地位的不對等,而是再度扣回本書的主題:罪仇與和解。

小喬從一開始就是以贖罪者的角色而嫁入魏家,始終背負著沈重的贖罪意識。她與父親喬平都有著正直人格與同理美德,不只是因為魏家強大的復仇壓力而悔過,而是真正將魏家的傷痛放在心上,為了祖先的敗德感到內疚,盼能以己身奉獻贖罪解冤。

不管是小喬或是喬平,他們向魏家的道歉與道謝從不以歡會拉攏或表演自苦等情感勒索手段換取混沌和諧,而是永遠清清楚楚向受害者釐清:謝謝你不傷害我們,這是你的寬容,我們非常感激,但我們絕不利用這點推卸罪衍。

這種承擔的態度逐漸贏得魏劭的信任、弭平他的不甘,但同時也造就了正直的贖罪者無法卸下的心靈枷鎖。以小喬之清明,大抵也不能容許自己仗著恩寵裝迷糊去忽略如此多的鮮血人命。尤其在魏粱一事後,作者也借祖母之口隱約點出了小喬愈加沈重壓抑、顫顫兢兢的應對,即使明面上無人加怪為難,自己心中也有一把恩怨清償的秤尺,矻矻鞭策日夜無休。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小喬享受多少榮華富貴與甜蜜恩寵,只要她背負著這種意識,她就永遠矮魏劭、矮所有魏家人一頭,永遠要多付出多包容,連自在呼吸都無法,又何談平等與交心?

因此,當魏劭與自己的仇恨和解,亦要把小喬從這種贖罪意識中解放出來,魏劭能對自己的心交代,小喬亦是。當他們兩個面對對方都是輕鬆的,才可能成為彼此的心靈棲息之所,是為真正的大和解。而這種心靈相契的相守關係,也讓魏劭稱帝後獨守皇后一人的言情小說套路,有了真切的重量。

這不是一個蘊含大道理的故事,作者也從未在筆端向讀者炫耀或宣講其寫作理念,而是像其筆下人物一般,寬緩穩定地執行自己的意念,終而達成了有始有終、作者讀者互不辜負的成果,無須多言,卻令人衷心滿足嘆服。 

 

*本文部分內容首發於PTT原創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紅薇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