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沒看電視與綜藝節目,偶然在youtube上看到譚晶竟參加了「我是歌手」,然後在我知道之前又已火速地退賽了。

知道譚晶約是十年前,被陸劇《豪門金枝》(又名《鹽亨》)的片尾曲《紅顏到白頭》驚豔(可惜這首歌現在只能找到很模糊的音訊檔了),覺得歌者的表現完全符合崑曲裡說的「啟口輕圓、聲調婉轉」,那種正統的古風在06、07年左右的時空裡中已經很少見到了。

當時查了一下主唱者譚晶其人,大略知道是軍政背景、頗有勢力的國家級歌唱家,網路上流出的作品多以民謠為主。幾年後又在同為06年出品的《喬家大院》中聽到她唱片尾曲《遠情》,想想覺得,或許那段時間剛好是一個廟堂歌唱家試玩流行樂的吉光片羽吧。也因此,「我是歌手」裡留下的幾首作品,也就更讓人感謝其有而不怨其少。

在聽到譚晶的《九兒》之前,我並沒有看過《紅高梁》的電影與小說,純粹為譚晶的演唱所感動,因為水管上的各種連結,也去看了影視原唱韓紅、胡莎莎、以及搭配電影畫面的各版本。

說起來,其實韓紅的版本最貼近那種黃土高原烈日燒炙而出的、身為女子也敢拎著砍刀對敵的剛烈血性;而胡莎莎的版本則在歇斯底里的激情迷亂中展現了女性又剛強又脆弱的複雜構成,與影像中周迅的身影融合無間。

但若像水管上有些評論所指涉的,比起胡莎莎最後極度逼壓真聲、瀕臨失控邊緣的迫近寫實,譚晶版本即使到最天魔裂變的澎湃處,聲音仍全盤在穩定控制下,因而認為譚晶版本只為比賽炫技而無真情,我卻不能認同。

我認為,至少在「歌手」的這幾首作品裡,譚晶展現的是一個太成熟的歌者,她的每一個字每一個音,除了控聲技巧外,同樣也都包括了深思熟慮的情感呈現,即是隨意切割出最平淺的一句,也能那樣潤物細無聲地、把當下的情感直接送達聽者心中,在《定風波》的視頻裡,就可以看到林憶蓮完全隨著譚晶每一階段轉折的共鳴表情——因為強大帶來的餘裕,並不意味著無情。

而就《九兒》來說,我覺得胡莎莎呈現的是一個女子最真實的當下;韓紅呈現的是民族;譚晶呈現的則是歲月。她對聲音穩定的操控力、那具有驚人韌性的華美嗓音,就像是漫長的時間將所有傷痛都包裹其中,讓所有人都清楚知道,生命終將繼續走下去;亦像一個文化漫長的歷史,即使面對最傷情的嗩吶挖掘痛楚,也依然源源不絕地展現內裡的豐華。

韓紅版本

 

胡莎莎版本

 

這三個版本裡面誰最好?

我猜,在這種歌曲與歌手皆是上選的情況下,大概聽到的第一個版本是誰,就會栽在誰身上了吧XD,也算是展現命運與愛情的玄妙莫測。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紅薇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